> 文章列表 > “所居之山名凤凰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所居之山名凤凰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所居之山名凤凰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所居之山名凤凰”出自宋代文同的《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·凤咮堂》。

“所居之山名凤凰”全诗

《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·凤咮堂》

宋代 文同

胡侯外补来钱塘,所居之山名凤凰。

不知元本发何处,蛇颈鱼尾盘高冈。

婆娑欲下大江饮,万里一息头低昂。

谁将浮图压两翅,直使贴地不得翔。

前人眼俗不知顾,会有贤者来形相。

怜汝困欲共汝语,故近汝咮营斯堂。

起居饮食不离上,外孰有耳听琅琅。

应云汝德未衰在,旦暮可起鸣朝阳。

《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·凤咮堂》文同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:《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·凤咮堂》

凤咮堂,满朝官;

傍山看水,外宅传。

谁知元本发何处?

蛇颈鱼尾,盘高冈。

欲下江饮,万里一长。

谁能将浮图压两翅?

令人贴地,不得翔。

前人眼俗,不知顾;

后有贤者,来形相。

怜汝困欲,共汝语;

故近汝咮,营斯堂。

起居饮食,不离上;

外孰有耳,听琅琅。

应云汝德,未衰在;

旦暮可起,鸣朝阳。

中文译文:

凤咮堂,满朝的官员们;

靠山观赏水景,所居之地广为传颂。

谁知道它的源头来自何处?

它的形状如蛇颈鱼尾,蜿蜒盘旋在高冈上。

想要飞下来在江水中畅饮,却有万里长途一气呵成。

有谁能够将凤咮堂的高傲形象压制下来?

使它贴地行走,无法展翅高飞。

前人目光浅薄,不知欣赏之处;

而后来会有贤者,能够理解并赞美它的形态。

怜悯你困顿的心愿,与你共同交流;

因此我靠近你的凤咮堂,凭借这座堂宇寻求心灵的滋养。

起居饮食无离上者,指的是官员们的生活不离职务和责任;

外界谁人能够体验其中的琅琅声音?

应当说,你的德行并未衰退;

早晚可鸣起,唤醒朝阳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是宋代文同创作的,题材为杭州通判胡学士的官居之地凤咮堂。诗人表达了对胡学士的敬佩和赞美之情,同时也暗示了官员应当坚守职责,奉公守法。

诗中描绘了凤咮堂外形独特的景象,形容其如蛇颈鱼尾盘旋在高冈之上。这种形象寓意官员应当保持高昂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,不被俗世所染。

诗人以凤咮堂为象征,表达了对前人眼界狭隘的不满,认为他们无法理解和欣赏凤咮堂的价值。然而,他相信后来会出现贤者,能够真正理解和赞美凤咮堂的美丽和意义。

诗中也传达了诗人怜悯胡学士困顿的心愿,愿意与其共同交流,靠近凤咮堂,一同寻求心灵的滋养。

最后几句表达了官员应当忠于职守,不离上级的指示,饮食起居都应与之相符。而外界的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琅琅声音(指官场内部的事务与琐碎),只有真正了解和拥有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。

整首诗以凤咮堂为象征,通过描写其形态和寓意,表达了对胡学士的敬仰和赞美,同时也蕴含了对官员应有品质和责任的思考。诗中充满了对高尚精神和理想境界的追求,呼唤着有识之士的出现,以拯救时代的浮躁与庸俗。